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我们知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也是一种血液疾病,对患者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生活中我们要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那么,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下面,海得康芦可替尼直邮网小编带大家去详细了解下相关的介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osis,PT)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于1920年由Di Guglielmo首先报道。本病发病率低,过去认为本病为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最少见的一种。但近年的研究发现本病并非少见,甚至高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临床表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好发于50~70岁患者,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0岁,亦可发生于青少年和婴幼儿。病程一般较缓慢,发病时往往无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
不少患者偶尔因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脏肿大而被确诊。大约80%的患者可有原因不明的出血或血栓形成,其中以出血较为常见,出血可为自发性或外伤、手术引起的异常出血。
自发性出血以鼻、牙龈和消化道黏膜最为常见。皮肤出血多表现为瘀斑。泌尿道、呼吸道以及其他部位也可以发生出血,偶尔也可发生脑出血而引起死亡。血栓的发生率国外报告较常见,国内报告较少。国内统计约30%的患者可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脾静脉、肠系膜静脉以及下肢深浅静脉为血栓好发部位,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下肢血管栓塞后,可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也可表现为间隙性跛行、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等。肠系膜血栓可引起急腹症等。肺、肾、肾上腺及脑发生血栓,可为致死原因。
大约30%的病人在就诊时表现为功能性或血管舒缩性症状,如血管性头痛、头昏、视力模糊、手掌及足底灼痛感、末梢麻木及紫绀等。也可表现为疲劳、乏力、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约40%的患者可有肝大,80%的患者可有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也有约 20%的本病患者可出现无症状的脾梗塞,由此而导致脾萎缩。
以上内容就是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相关介绍,可以知道该病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血液疾病,如果出现了上述的类似症状,要及时的做相关的检查和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加重。
更多内容:
芦可替尼原研药,芦可替尼仿制药,芦可替尼价格,芦可替尼介绍,芦可替尼说明书
免责声明:
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海得康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专业问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咨询医学顾问。
客服微信
海得康公众号
共有 0 条评论